德國罷工

第1次世界大戰-

請問:第1次世界大戰

義大利為什麼是戰勝國??(課本寫的!

)義大利不是同盟國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

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鬥。

德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義大利是同盟國

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

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

戰場主要在歐洲。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

但是後來卻加入到了協約國與同盟國作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大約有65

000

000人參戰

10

000

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

20

000

000左右的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

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

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1(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

其中西線最慘烈

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

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戰霧彌漫普法戰爭1917年

法國上萊茵地區的情景。

更多的照片可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彩色照片處取得如欲得知詳情

請參看普法戰爭。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

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

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

普魯士大獲全勝

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

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

並賠款50億法郎。

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

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遠因。

爭奪殖民地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

在俾斯麥時代

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

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

後來

見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

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

威廉二世即位

俾斯麥被罷後

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

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

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

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法國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和沙皇俄國的既得利益

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衝突加劇

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影響民族國家戰爭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

而巴爾幹半島與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則隨之而起

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英國削弱原來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

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

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

而其經濟亦因戰爭以大受影響

出現嚴重衰退

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

共產革命大戰期間

俄國發生共產革命

使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從此共產主義便開始在世界各國散佈

世界各地相繼建立共產政黨或政權

直至冷戰結束

這情況才有所改變。

美日興起這場大戰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

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

並侵佔了原屬德國勢力範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

德國復仇《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

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

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

德國被解除武裝

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

不准擁有空軍。

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

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

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

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

而且《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

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

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

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條約有極強的抵觸和反感情緒

引發了德國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

驕傲的日爾曼民族為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

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

顯得尤為激烈

這為德國成為一次新的大戰提供了條件。

結果德國在希特勒的納粹黨的領導下

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五四運動凡爾塞和約條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做法成為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1919年5月4日中國北京的青年學生及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了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而起因正是巴黎和會中

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原德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

即山東問題。

它和較早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一併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文化運動

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軍人待遇美國的一戰軍人領到每人每日1美元為薪金

另加25分為每日在美國國外消費。

後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

退伍軍人、其家屬與其他有關團體向美國政府要求即時索取戰時服務的酬勞金額不果而導致1932年美國軍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進軍事件。

鑑於第一次界大戰的傷亡與物資損失巨大

英法等戰勝國於是發起了一個用以減少武器數目、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眾的生活水平的組織

是為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

簡稱國聯)。

然而

國聯卻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聯合國取代。


大戰末期義大利背叛同盟國加入協約國所以義大利是戰勝國
早在1882年同盟國就已經形成

同盟國形成的最大功臣首推俾斯麥。

而義大利的倒戈則是在1915年。

三國同盟形成:1879年:德、奧簽訂同盟條約。

1882年:義大利加入成為三國同盟。

(非洲大獵與法衝突)三國協約出現:1891年:俄法締結同盟。

(巴爾幹危機埋下仇恨與德俄再保條約停止續訂)1902年:英日締結同盟。

1904年:英法締結協約。

(德國實行大海軍主義

積極發展海軍令英國不安)1907年:英俄締結協約

三國協約成立。

(法國調停兩國在波斯的擴張衝突)普法戰爭(1870~1871)後

俾斯麥未免法國報復

力求孤立法國。

孤法失敗:德皇威廉二世於1888年即位

1890年迫俾斯麥去職

他力主對外擴張

因而改變了德國的外交關係:1.拒絕德俄再保條約的續訂

使俄國深感孤立而與久陷孤立苦境的法國靠攏

進而簽訂「法俄協約」

成為後來三國協約的重要基礎。

2.威廉二世決心要趕上帝國主義的行列

反對俾斯麥「大陸政策」

高唱「世界政策」

積極在亞非地區擴展殖民地勢力

而與英國、法國不斷發生衝突。

3.為達稱霸世界目的

執行「大海軍主義」

威脅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

形成兩國間激烈的軍備(造艦)競賽。

4.威廉二世支持德國財團在近東修築鐵路(自君士坦丁堡至安卡拉)

伸張其經濟、政治勢力

造成俄英德之間另一嚴重衝突

同時俄國對德國的擴張亦深感不安。

5.威廉二世親政以後

即與奧國密切合作

向近東各地積極伸張勢力

巴爾幹半島就成為「大斯拉夫主義」和「大日耳曼主義」激烈鬥爭的場所

伏下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而義大利倒戈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與奧國本身就有領土上的摩擦。

在1914年大戰剛爆發時

義大利並不參與交戰的任何一方

宣布保持中立

但在1915年五月向奧匈帝國宣戰

參與協約國

戰後成為戰勝國。

但戰後巴黎和會(1919.1~1919.6)由三巨頭(美-威爾遜、法-克里蒙梭、英-勞合喬治)主導

義大利所獲利益極少

經濟更瀕臨破產

1929年後的經濟大恐慌更造成法西斯黨的墨索里尼崛起

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大戰 電影,世界大戰2,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次世界大戰,第2次世界大戰,世界大戰結局,紅色警戒3世界大戰,世界大戰 湯姆克魯斯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德國,義大利,同盟國,協約國,凡爾賽條約,普法戰爭

古希臘|硫磺島|猶太人大屠殺|英法聯軍|馬雅文明|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中越戰爭|北約|金字塔|車諾比|歐洲經濟共同體|啟蒙運動|獨立戰爭|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龐貝城|古羅馬|文藝復興|珍珠港事件|哥倫布|凡爾賽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石油危機|宗教戰爭|拿破崙|十字軍東征|日耳曼羅馬帝國|

德國罷工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1813249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ojgberjkiojsd 的頭像
    piojgberjkiojsd

    猜猜我是誰?

    piojgberjkioj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